为全面总结、准确把脉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经济发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2023-2024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于近日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但行业发展依然不乏亮点。2024年,各种向好因素的持续累积将有效支撑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走出低谷。
企业经营承受压力
《报告》显示,2023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加剧、通胀收紧、制造业低迷、鞋服库存高企、消费大幅收缩等影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2023年缝制机械行业287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7亿元,同比下降12.77%,降幅较上年同期加深1.9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7亿元,同比下降45.12%,降幅较上年同期加深22.9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40%,低于行业上年同期5.56%的均值,亦低于全国工业5.76%的均值。
《报告》显示,初步估算,2023年行业累计生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制设备(不含缝前缝后)约935万台,同比下降3.6%。2023年全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为560万台左右,同比下降约11%。家用缝纫机产销较上年有所增长,产量约375万台,同比增长10.29%。其中,多功能家用机产量同比增长5.56%。
缝前缝后设备生产较上年呈现下滑态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的11家缝前缝后设备整机企业年累计生产各类缝前缝后设备同比下降18.20%。由于订单明显萎缩,零部件企业生产量普遍下降达20%-30%左右。
内销方面,初步估算,2023年行业工业缝纫设备内销总量约185万台,同比下降20%。
出口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28.92亿美元,同比下降15.62%。分产品领域来看,2023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除家用缝纫机外,出口均呈同比下滑态势。分区域来看,中亚、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区域市场缝制设备需求大幅增长,行业出口趋向分化并显示出韧劲。
行业创新呈现亮点
面对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和诸多问题与挑战,企业危中寻机,创新求变,缝制机械行业发展依然不乏亮点。
创新驱动力充分展现。行业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品类创新取得新突破,智能化单机研发应用加快,自动缝制单元进一步向智能缝制单元、自动产线升级、数字化整厂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入拓展,部分创新型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展现了逆势发展的新动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6%。
数字化服务能力较快提升。以智能成套为特征的整厂智能缝制解决方案由局部试点逐步走向全面应用,行业骨干企业加快提升数字化能力,成为引领行业由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打造行业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各类整厂解决方案较快涌现,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部分领域产品稳中有增。箱包、汽车座椅内饰行业对厚料机等需求明显增长,中厚料机年产量同比大幅增长近37%,部分聚焦中厚料发展的骨干特色企业业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电脑刺绣机恢复性增长,年产量同比约增长15%,出口同比增长18.2%。越来越多的刺绣机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羽绒服、棉服需求大增,订单集中释放,模板机产销在2023年下半年明显提振,年产销量同比增长近20%。
行业内外竞争格局加快转换。国产缝制设备加快进入中高端市场,骨干龙头企业正对外资品牌形成全方位赶超和挤压态势。内外竞争格局正朝着有利行业变强的态势转换。
恢复性增长有望到来
2024年以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是机遇总体大于挑战,恢复性增长趋势有望延续。全行业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增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基础,推动行业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到来。
经过两年的结构性调整,缝制机械行业库存不断优化,经济企稳基础巩固,消费需求缓慢回升,产品智能化升级成效较快显现,行业产销有望实现弱势回升,迈入恢复性增长的新周期。
下游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意愿不断增强,有望带动行业内销进入回升周期。另外,在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各类政策加持下,国内终端消费潜能将被挖掘。
《报告》预测,2024年上半年,受海外需求收缩和行业出口下行的惯性影响,缝制设备出口可能总体仍呈负增长,但降幅大幅收窄。下半年,行业出口有望企稳回升,呈现正增长。预计2024年四季度开始行业发展明显加快,2025年有望由低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