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表明,现代企业活力在外部依赖于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在内部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有机结合将源源不断地创造知识经济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围绕知识产权而展开的有序竞争。
因此无论是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还是遵守世贸组织“游戏规则”需要,缝制设备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紧密相关。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中国缝纫机械行业受到国外知识产权的“围剿”。国外缝纫机协会曾多次向国缝纫机械协会提出我国部分缝纫机械企业仿制国外产品的技术清单,要求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国外缝纫企业的权益。
在国际缝纫机械市场上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缝纫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的缝纫机械行业多年来主要采用跟随、模仿的发展方式,可以预见在加人世贸以后,国内缝纫机械企业将遭受更严厉的知识产权“围剿”。如何突破国外专利的制约,已成为行业当务之急。
行业内急需设立专门的机械(如:“专利办公室”)来指导国内企业的专利的工作,同时组织、协调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等事项。要从根本上摆脱国外知识产权的束缚,加速发展,关键是我们的企业要认识到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性,要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并在现实生产经营中坚决地贯彻这个理念。
缝机企业对待知识产权的方式和态度应该有新的突破:除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之外,要在WTO游戏规则的范围内,合法有效地引进国外缝制机械技术产权,提高国内机种的研发时效,减少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引发的国际贸易冲突和矛盾,以“世界商人”的观念应对中国加入世贸后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在科技进步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任何行业和企业都无法跨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铁律。
中国缝纫机械行业要摆脱跟随式的落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大知识生产的力度,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锻造国际品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突破。被誉为全行业技术创新榜样的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就是在坚持发展,不断突破的基础上创造了行业奇迹;产销率接受100%;20个大类80个品种的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和超过同行业一流水平,饮誉全国10多个省市,远销亚、欧美等39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销售产值为23142.8万元,人均产值高达40多万元。(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