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暨市块状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上)
编者按: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育一批“块状经济”,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是“十一五”时期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块状经济”,推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最近对全市“块状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报今起分上、中、下三篇,向读者介绍我市块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块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众多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形成。目前,全市集群产业生产型企业和个体工业户有近5万家(户),涉及全市80%的行政村,相对集中于21个镇乡(街道),从业人员42万余人,并带动了10多万人从事商贸、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业。据测算,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90%、工业生产总值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60%、财政收入的62%来源于集群产业。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15个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基本情况见附表。 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是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生产和销售,而我市的特点则是千家万户参与其中,几乎平均每3户人家就有一家工厂。正是千家万户的促动,带来了我市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成为我市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 行业龙头拉动发展 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年销售上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106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754家,有效带动全市5000多家工业企业发展。一些企业不仅是我市相关行业的龙头,还是全国行业中的“排头兵”。海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铜管、铜棒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铜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的企业,已连续四年位于铜加工行业首位;菲达环保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的企业之一,是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全国电除尘器市场上,公司的综合市场占有率达25%,其中600MW等大型机组配套的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5%以上。到目前为止,万安、露笑、盾安等10多家企业独立或参与起草了国家或行业标准。 产业链条联动发展 经过几年的联动发展,我市产业集群呈现出由纯加工向制造业转变、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的特点,同时,绿色产品、纳米技术等概念也开始植入,形成了产业集群立体化扩张、错位式发展的良好格局。五金、轴承轴瓦业等机电产品集群从零配件生产向部件甚至整机生产转变。盾安公司从生产空调配件发展到家庭中央空调,申发轴瓦公司从轴瓦配套转向制造汽轮机。衬衫集群由单一的衬衫向领带、西装、西裤、T恤、内衣、鞋袜、箱包等服饰系列产品发展。袜业集群由单纯的织袜向织造、染整、定型、包装延伸。珍珠集群由单一的养殖、半成品加工转向首饰、摆饰、化妆品、营养品生产。 特色基地带动发展 特色基地建设成为区域内产业的大本营和承接国内外相关企业投资的主平台,为同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落户环境。环保产业基地于2002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现有入园企业5家,计划总投资10亿元,2005年已完成投资4亿元,实现产值20亿元。电脑刺绣机基地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浙江省高新特色产业基地,共有企业57家,并有5家外资企业落户特色基地。轴承轴瓦基地占地300亩,现已有30多家企业入园,其中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目前正在申报浙江省高新特色产业基地。 科技力量推动发展 “科技兴市工程”的实施,有效引导了我市企业的技术更新,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了产业集群的提升及换代更新。2005年,我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9家,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达89.95亿元,海亮、菲达、盾安、万安等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已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的5%,成为带动全市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头羊”。万安集团通过投入500万元在清华大学设立研究室、出资2000多万元购买进口生产设备,目前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ABS电子模块化生产基地。菲达集团公司自行研发的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设备、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亮集团投资15亿元,新建铜加工中心技术含量最高的5条盘管生产线,不仅完成企业自身的技术升级换代,更引领了全市五金产业集群的整体提升。 产品品牌促动发展 品牌已经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近几年,我市通过政府政策推动、骨干企业带动,引导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强化品牌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牌较早的步森集团,“步森”品牌和产品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后,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在国内服装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品牌,并以7.05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品牌500强行列。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服装类“中国驰名商标”三只,“中国名牌产品”四只。珍珠产业集群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2005年,三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73亿元,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 市场节会催动发展 我市目前共有袜业、五金、珍珠等几大产业专业市场,分别在各自的块状集群发展中扮演总经销角色,2005年分别实现成交额84.47亿元、52.00亿元和22.36亿元,有效带动了各自集群产业的发展。其中大唐轻纺袜业城建于2002年,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商铺1600余间,基建投资2.06亿元,是一座集轻纺、袜子、袜机、联托运四大市场于一体的新一代商贸城。我市已连续举办六届国际袜业博览会和五届中国(国际)珍珠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整体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其中第六届袜博会成交额达19亿元,合资合作签约项目达65个,有效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度。

(文章来源:诸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