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70%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了制造业,这一方面增强了我国的产品出口能力,转接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市场的大量顺差;另一方面产品用于国内销售,形成进口替代,削弱进口需求,扩大了贸易顺差。今年全年顺差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势头难以遏制。
2006年上半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已经拨云见日,GDP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9个百分点。投资、消费、进出口作为GDP的三驾马车,都有不俗的表现: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23.4%。
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更使对外贸易日益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957.4亿美元,其中,出口4285.9亿美元,增长25.2%,比去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进口3671.5亿美元,增长21.3%,加快7.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1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7.9亿美元;其中6月份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单月贸易顺差新高。
屈指算来,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已经连续第5个年头保持20%的高速增长,连续26个月保持月度贸易顺差,而且月度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规模纪录接连被刷新。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已经变得让人目不暇接,“数字的繁荣”,使许多人对持续贸易顺差推动外汇储备急剧上升产生了巨大担忧,高额贸易顺差也赫然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罪魁祸首”。
透视今年上半年的外贸高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大而不强
2004年~2005年,我国连续两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稳居世界第3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我国人均外贸规模刚刚超过1千美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仍然偏后,而且进出口企业众多,普遍规模偏小。
“十五”期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620亿美元,有出口纪录的企业数目也由2001年的6.8万家上升至14.4万家;同期,外贸进口总值由2436亿美元攀升至2005年的6601亿美元,有进口纪录的企业也由2001年的6.8万家增长至2005年的11.3万家。5年间,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几乎都翻了一番。尽管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但大部分的外贸企业竞争力难以同步提高,“大”而不强在微观层面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偏重欧美
我国的出口市场过于偏重欧美市场,在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外贸顺差,使我国与欧美市场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也容易使欧、美以贸易相挟提出其他诉求。
今年上半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209.5亿美元,增长20.9%。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796.1亿美元,增长20.9%;进口413.4亿美元,增长20.9%;累计对欧盟实现贸易顺差382.7亿美元。
美国保持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196.6亿美元,增长24.4%。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910.2亿美元,增长25.2%,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1.2%;自美国进口286.4亿美元,增长21.7%,对美实现贸易顺差623.8亿美元。上半年对欧盟和美国合计实现的贸易顺差高达1006.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总体外贸顺差的1.6倍。
-洋味太浓
199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1年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第一位。FDI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也使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十五”期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值25562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倍。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653.1亿美元,增长25.8%,高出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8.5%,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01.4亿美元,增长27.7%,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4%;进口2151.7亿美元,增长23.7%,占同期进口总值的58.6%。
-虚增规模
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国货复进口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国货复进口是指在国内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中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十五”期间,我国累计国货复进口各类货物价值1427亿美元,比“九五”期间197亿美元的累计进口总值增长6.3倍,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50.4%。2001年,国货复进口在全国进口中的比重总值仅为3.6%;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8.4%。今年上半年,国货复进口321.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占同期进口总值的8.7%。虑及进口可能对应的出口,国货复进口对“虚”增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作用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