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纱是舶来品,相传起源于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其工艺特点一是用细纱线编结;二是在棉麻布等材料上,根据设计图案,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连缀缠绕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
20世纪初,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万缕丝(一个抽纱品种)传入浙江萧山。萧山人民结合民间刺绣,用了几十年时间将其砺炼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手工艺品,以精美严谨的构图、清晰分明的层次、跌宕起伏的变化、复杂多变的针法、高雅华丽的气质、洒脱飘逸的风格著称,故万缕丝又被称为萧山花边。而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就是抽纱行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
现年70岁的赵锡祥是杭州萧山坎山镇人,1954年进坎山花边社学艺,1958年被选送到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深造,两年后回厂专门从事花边的设计,曾任萧山花边总厂厂长、萧山花边研究所所长和萧山抽纱厂厂长。在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先后创造出万缕丝全雕镶边、格欣绣、彩条链、绚带丽、龙骨带花边、梭锦绣镶边等6大类抽纱新品种,丰富了萧山花边的技艺。
万缕丝是直接用高档棉线编结的挑绣花边,按照图样,先分戳印刷为小块纸样,然后用底线盘缀出纹样的线条,再依据标定的工针标记进行捏绣,最后撕去纸稿,逐块拼接成整体,经整烫为成品。根据图案的疏密、用线的粗细、工针的不同,还分重工、中工、轻工、粗工等工种。
赵锡祥设计的万缕丝全雕镶边,是将浙江台州的垫绷绣技法融入这种工艺中。垫绷绣是以平绣为基础,在需要凸起的纹样处垫上底纱,使其凸出,然后施以包针、扣锁等针法进行绣制。雕绣是在绣片的图案上,把花朵间的底料雕去,用绣线绷成蛛网状,以突出平绣的主花;主花的花蕊按照原料的经纬用针线拉成细格,使表面呈现整齐细密的网纹,形成明暗相衬的艺术效果。万缕丝全雕镶边台毯(压题图),在图案的主体——玫瑰、菊花、葡萄等部位运用垫绷绣技法,把玲珑剔透、柔和细腻的万缕丝同饱满充实、立体感强的垫绷绣融为一体,以万缕丝的“虚”,衬托垫绷绣的“实”,使花卉果实凸现浮雕效果。制作上巧妙运用雕、包、绕、抽、拉、镶、拼等技法,用图案将布缝自然镶接,天衣无缝。整幅作品虚实相间、藏露结合、错落有致、针法细腻、达到工精艺绝的效果。由赵锡祥设计的全雕镶边工艺,累计创汇近亿美元,以它为代表的萧山花边,两度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1972年,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赵锡祥为杭州机场贵宾室设计了一幅高6.3米,宽18.4米的大型西湖全景花边窗帘,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到花边图案中。这幅作品用线12万支,手工挑织达3000多万针,运用30余种针法将西湖的水榭亭阁、芳草长堤、巍巍宝塔、湖光山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基辛格博士赞其“堪称世界花边之冠”。1982年赵锡祥提出并主持“梭锦绣花边”项目的研制工作,利用引进的日本梭式绣花机绣制萧山花边产品;1986年在手工和机绣相结合的“梭锦绣花边”基础上,用日本平冈绣花机试制类似手工万缕丝花边的“梭锦缕丝花边”,专家们认为该产品属国内首创,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技术性生产过渡的良好典范。1988年,赵锡祥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995年赵锡祥从萧山抽纱厂厂长的位置退休后,继续研发萧山花边的新产品,其“特重工万缕丝精工垫绣镶边床罩”是由一个挑绣能手花费4年半时间,用1500万针精心绣织820朵形态各异的花朵而成,荣获2000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
然而赵锡祥大师目前的心情却有些沉重:曾经工作过的萧山花边总厂、萧山抽纱厂已不复存在,著名的手工抽纱花边被机制品代替,传统技艺无人继承……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新的构思,他盼望着能够将自己多年总结的万缕丝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