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固定招聘会的声势、求职者的热情有所减弱,但知名企业的招聘没有一点趋淡的迹象,专场招聘会一场接一场,花旗软件、华为、IBM、阿里巴巴……让人眼花缭乱。众多职位中,最惹眼的莫过于各种技术岗位了。翻开报纸,登陆招聘网站,大批技术类岗位扑面而来。中国正逐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嬗变,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投资的热土和全球战略重点。
供需篇
技术人才领跑职场
7月份以来,一场场名企专场招聘会拉开了盛夏新一轮招聘高峰的序幕。IBM、阿里巴巴、华为技术、花旗软件、施耐德电气等知名企业在上海以及全国频频发力,通过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利用名企品牌号召力,掀起一波波求职高潮。部分名企的招聘规模甚至达到了上百人。
华为技术自今年2月份以来,每周末都举行招聘接待日,连续5个多月;上周六的施耐德电气配电自动化技术专场招聘会推出了客户技术支持工程师、高级项目设计工程师、产品应用工程师等数十个技术职位;IBM对日软件技术研发人才缺口巨大,每周六、日在上海及大连举办专场面试会。下周即将举行的数场招聘会更让人心动:阿里巴巴7月21-24日分别在长沙、西安、重庆等地举办专场招聘会,吹响新一轮人才甄选的号角;花旗软件7月22日夏季大型招聘会,在上海及大连共推出200多个职位……
近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招聘在所有职位需求中占了大半壁江山。AMD(超威半导体)、SAP、英国灵川软件、爱立信、瞬联软件、朗讯科技、盛大网络、微软亚洲工程院等公司都给出了数十乃至上百个职位,广纳人才。
“中国研发”人才扩容
按理说,经过上半年的几波招聘高峰,大部分企业人才储备充足,盛夏应是无心恋战。然而从目前来看,高新技术企业依旧大规模揽才,着实让人看不懂。业内人士表示,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嬗变的阵痛。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投资的热土和全球战略重点。去年9月,英特尔宣布亚太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到2006年底,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将拥有1000名员工;一个月后,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移动技术软件供应商Sybase在上海成立了新的研发中心,招募近120人的开发团队;11月,飞利浦在华宣布,全球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致力于向手机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今年3月,位于上海的SAP中国研究院大楼正式启用,上海研发人员可望从目前的450名提高到2008年的1500名。同时,惠普中国启动了“聚英1000”招聘计划,希望今年年底前,在中国新增员工1000人;微软在中国的软件人员3到5年内将超过3000人……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上海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到170家,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30家,其中计算机、通讯、集成电路、网络等行业占据了大头。到2020年,上海将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之一。
此外,互联网的升温带动了企业对Web开发人才的需求。Google、百度、网易、新浪、搜狐、阿里巴巴、奇虎、eBay、腾讯等网站纷纷开展人才招聘的各类推广,.com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上扬。
众多公司同时出现人才需求,无疑给行业人才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一位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软件研发工程师告诉记者,他在某网站公开简历1个月,就有近10家猎头和知名软件公司的HR打来电话,请他前去面试,让他感觉到行业对人才的争夺暗流汹涌。
名企招聘应者云集
在求职淡季,求职者是否愿意跳槽寻找新的职业机会呢?企业招聘是否会相对困难?
按常理,员工的全年工作干了一半很难脱身,加上跳槽会损失年终奖金,机会成本太高,在盛夏找工作的求职者数量应该很少。然而记者走访了多场招聘会,询问了多家企业招聘人员后发现,年中技术人才的求职队伍依旧庞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原因有二: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外企,以年中划分财年,如IBM是3-4月份,甲骨文公司为5-6月份,另外一些公司则是7-8月份,更有一些公司分上下半年发放奖金,来防止员工跳槽。这样一来,“金三银四”的概念被弱化了,员工一年四季都有跳槽需求。二是互联网带来了空前的信息量,一个技术人员一天可以看到2000多则招聘广告,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忠诚度普遍降低。对于技术人才来说,跳槽更是更新技术、突破瓶颈的良好手段。记者发现,一般有6-7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大部分都有3-4次跳槽经历,平均一到两年就跳槽一次。在人才频繁流动的高科技行业,HR经理能接受的跳槽频率也逐步提高,2年以上跳槽一次变得稀松平常。
于是,名企品牌效应一显现,求职市场自然应者云集。据了解,7月以来召开的各场名企招聘会都吸引了上千名求职者的光顾。
三类职位最抢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