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已向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出通报,严禁企业利用第三国或地区的产地证明和标签,向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美国和欧盟市场,进行非法转口贸易。
商务部的通报指出,各地有关部门要迅速对本地区的纺织品违规转口活动进行自纠自查,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督促指导,坚决杜绝本地区“非法转口”现象的发生,并表示将依法对涉案企业进行处罚。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陈立鹏说,按有关对外贸易法,对涉案企业的处罚很可能是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间内禁止从事相关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自去年,中国和欧美相继签订纺织品出口谅解备忘录后,中国分别与美欧就在2008年中国出口纺织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确定,然而,由于出口配额数量有限,一部分企业,开始出现借道缅甸、越南、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地向欧美等纺织设限市场出口的现象。
根据中美、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关于违规转口活动的处理规定,经双方核查和磋商后,违规转口一旦确定,将对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全国协议总量进行等量扣减,这意味着企业违规将直接导致整个纺织行业受罚。
据了解,我国此前一直严禁非法转口贸易,在1993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海关总署及国家商检局等三部委就曾发文禁止纺织品非法转口贸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指出,非法转口是一种规避贸易限制的行为,这次直接诱因在于中国是去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惟一一个遭受美欧重新设限的国家。他还认为,非法转口问题浮出水面表明了在倡导自由贸易的环境下执行贸易限制协议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协议双方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来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577.3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2.05%。其中,对欧盟、美国的出口金额共计144.9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33%,而对非欧盟、美国的出口金额为362.88亿美元,同比增长33.07%,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71.45%。海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对欧美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幅有较大回落,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希望通过扩大对非受限市场的出口以释放过剩产能。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度增加非设限类产品的出口,合理安排出口进度,并积极关注周边国家发展纺织业情况,避免遭受更多的出口限制和同行挤压。
(文章来源:中国服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