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2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纲要》围绕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结构和产业支撑体系的目标,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的产业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布局。本刊记者就上述热点问题,专访了参与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全程的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处长江智光。 一、产业政策导向 ● 福建将支持、鼓励发展有机食品,推进标准化生产, 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积极支持培育综合性状好、能够被市场认可的粮食新品种,扶持建设粮食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和粮食仓储、流通基础设施。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广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支持发展壮大畜牧业、园艺业、林产业和水产业,扶持发展水产品、畜禽、笋竹、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烟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食品生产、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示范项目。鼓励发展专业性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扶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引进台湾良种、深加工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壮大闽台合作龙头企业。 ● 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提升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壮大信息、石化、机械等三大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方面,鼓励发展新型显示器及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等主导产品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产业。在石化产业方面,鼓励以石化中上游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苯、碳四、碳五馏分利用、重油加工、催化裂解和聚烯烃后加工以及精细加工项目建设,延伸石化产业链。在机械产业方面,鼓励扩大和提升闽台汽车工业合作规模和层次,支持与国内外大汽车集团的战略联合。鼓励发展船舶修造、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和纺织机械优势产品和配套产品。 传统产业方面,鼓励纺织、服装、鞋业发展高级面料,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特种纤维的比例和印染后整理技术水平;支持建立跟踪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测控中心和研发机构。鼓励发展日产25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支持壮大石材、建筑陶瓷和水暖器材等优势产业;扶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鼓励省内骨干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国内外大公司的合作,发展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推进铜、铝、钨等有色金属行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鼓励省内造纸企业联合,支持发展低定量新闻纸、高档包装纸、特种纸、定向结构刨花板及木竹材深加工等产品。鼓励发展以绿色及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天然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果蔬饮料等。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企业。鼓励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产品智能化嵌入式软件、文化娱乐教育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及中间件;推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内容提供、软件外包、咨询、维护等服务。鼓励发展半导体光电集成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光电子收发模块、光纤传感器、光有源无源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光通信、光存储、光输入输出和光电子应用产品。鼓励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脱硫除尘设备、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畜禽粪便处理、养殖业水体净化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及产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以及环境自动监测仪器及系统。 鼓励发展晶体、半导体材料等信息材料,化肥催化和光催化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纳米粉体、纳米膜等纳米材料,铝、钨合金等高性能金属材料,特种陶瓷、稀土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 ● 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闽台联手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扶持培育一批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和一批主要原材料、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连锁便利店、连锁专业店和专卖店,稳妥发展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鼓励发展特许经营;鼓励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农产品、工业产成品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扶持大中型骨干旅游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延伸旅游产业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重点开发滨海、生态、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鼓励加强旅游区域协作,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 鼓励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扶持发展壮大建筑业,培育若干竞争力强的建筑骨干企业。 鼓励引进省外及境外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商业票据、债券、外汇、基金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合理布局建设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网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广告会展、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商务服务业,引进一批境外知名的商务服务机构。 扶持形成一批竞争力强、规模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集团;鼓励发展创意产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民办医院,形成多种形式办医格局。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发展各类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扶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 ● 加快港口建设及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能源保障和环保建设体系 支持建设大型集装箱、油气化工、煤炭矿石、工业港区四大港口运输系统,推进口岸、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扶持闽江沿岸城市内河码头和陆岛交通建设。 支持高标准、大容量铁路大通道建设,构建省内“二纵三横”铁路环网。支持继续推进“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配套建设高速公路支线和连接线。 鼓励加快电力产业化发展步伐,以电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电力结构调整,优化电源点布局,加快负荷中心电源建设。支持利用沿海港口条件和厂址资源,合理布局建设大型港口火电厂和核电站。鼓励省际和国际能源合作,开拓省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来源,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和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二、产业发展布局蓝图 ● 构建闽东南、沿海、闽西北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重点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和闽西北绿色农业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节水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外向型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以闽东、闽中、闽南三大渔场近岸海域为依托,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渔业生产加工区,培育壮大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要大力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和林、竹、蔬、果、茶、菌等绿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色食品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 分区域布局信息、机械、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基地 在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级福厦沿海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壮大福州(马尾)显示器件、福清显示器、厦门半导体照明、泉州微波通信、莆田液晶显示等五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漳州智能小家电、福州长乐光电子、三明将乐石英谐振器件等新兴产业园区。在石化产业方面,重点建设湄洲湾和厦门海沧石化基地。在机械产业方面,要加快推进闽东南和闽西北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形成,促进福州、宁德等地电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要以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莆田、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等5个省级高新区为布局重点。软件业的发展要以福州、厦门软件园为依托。加快龙岩、福州等环保产业基地建设。 ● 重点打造闽四大景区文化之旅 统筹开发建设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即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茫荡山—延平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及邵武和平古镇等旅游景点景区为重点,打造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旅游产业集群;以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莆田妈祖文化、九鲤湖、宁德白水洋、畲族风情、太姥山、三都澳等旅游景点景区为重点,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旅游产业集群;以厦门鼓浪屿、香山国际游艇码头、泉州海丝文化、崇武旅游度假区、漳州滨海火山、赵家堡、花博园、东山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景区为重点,打造闽南旅游产业集群;以冠豸山、古田会址、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土楼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旅游等景点景区为重点,打造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旅游产业集群。 扶持在中心城市建设综合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中小城市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基层建设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