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日前报道,在2005—2006财年第四季度(即2006年1月-3月)中,印度纺织品对欧美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3%,超过了中国9%的增长率。这一势头值得中国纺织业重视。但目前看来,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尚未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一、印度纺织品出口现状——增速虽快,规模尚小
印度的纺织产业规模仅次于中国,约占该国工业产值的20%及全部出口收入的30%,也是该国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多的行业,全国有3500万人从事纺织业。印度还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生产国(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和第五大人造纤维生产国,这意味着大部分纺织业原材料可以实现国内生产和加工。印度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阿联酋、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孟加拉国和日本等。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教徒报》等媒体报道,在整个2005—2006年度中,印度纺织品出口总额为170亿美元,比原定135亿美元的目标增长26%。在对欧洲及美国市场的出口方面,印度纺织品出口增速分别为26%和18%。而据印度《经济时报》5月份的报道,今年1-4月份印度纺织品对美出口量增长12%,出口额增长18%,而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增长仅为3.04%。
不过,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虽然强劲,就总额来看与中国的差距还相当遥远。中国纺织品2005年的出口总额为1150亿美元,几乎是印度的7倍。截至2005年底,印度纺织品在欧盟25国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纺织品中占5.8%,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目前为6.7%。而中国在这两个市场的份额均为30%左右,还有估计认为中国纺织品占据了美国半数以上的市场。
二、印度纺织品出口增加原因——主观重视,客观推动
1、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纺织业发展。印度政府在2000年制定了专门的纺织业政策,旨在建立现代化的、联合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纺织业。具体计划包括在2010年前将印度纺织业总值提高到850亿美元;将纺织品出口额提高到500亿美元,其中成衣的比重将为250亿美元;将印度在世界纺织市场的贸易份额提高到8%;在纺织行业创造1200个新工作岗位等。
为达到这些目标,印度联邦纺织部出台了包括为企业提供10%资金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政府还特别推出了一个“纺织业增长基金项目”,任何想要增加投资的纺织企业,政府都将根据其增加的投资额,为企业提供高达8%的财政补贴,并在产品出口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
印度纺织部部长瓦格拉在6月初表示,印度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再审批建立25个纺织工业园,每个工业园的员工都将达到1.5万人。在建立纺织园所需的1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投资中,4亿卢比由联邦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承担,同时针对棉纱和纺织机械的进口关税也将大幅降低。印度政府还在全国批准成立了26个服装业培训中心,向农村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以满足印度纺织业快速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资源。
2、“后配额”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正式废除。在旧的配额体制下,任何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数量都是受限制的,这就意味着为了满足需求,进口方必须从多个来源购买货物。这一制度的废除显然使传统纺织品强国的出口优势更加明显,有了更大的提高出口份额的空间。
但出于对本国纺织行业的保护,欧美国家借助“反倾销”、“特保措施”、“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等种种变相手段,将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份额增长限制在10%之内,而且这些措施将持续到2008年。于是,作为全球纺织业的第二大强国,印度成为了“后配额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官方将之称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事实也证明,配额废除后印度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等大型市场)的份额一路攀升,特别是中国受限的纺织品品种,印度产品的出口增长尤其迅速。据美国媒体报道,2005年1至5月份,印度向欧洲的纺织品和成衣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11%,向美国出口增加了20%。
3、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
印度纺织业的发展重点和竞争力主要在于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印度联邦纺织部还将劳工制度改革列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劳工部计划修改劳动法,将工人的劳动时间从每周48小时提高到每周60小时,以进一步提高纺织业竞争力。而中国经济正面临生产和出口结构的转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放弃生产低端产品,转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为印度纺织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该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中国纺织品制造中心,而现在的产业结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提升价值链的道路上,汽车、电脑、通信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珠三角的发展重心。而在长江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等省,经济开发区内也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涉及硬件组装、软件设计到动画制作等各个领域,纺织等轻工产业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从2006年2月起,作为纺织品出口重地的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呈现史无前例的下滑局面。这部分固然是由于欧美国家的限制措施,也有部分是由于经济转型导致的出口产品转型造成的。
三、前景展望——印度纺织品短期内难超中国
如果单纯依靠劳动力,那么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工人技术,印度与中国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毕竟中国纺织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世界闻名。虽然中国和印度也同样面临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但在很多因素上中国依然占有优势。
首先,中国的能源价格(包括石油产品、水、电等)相对低廉,在一个能源价格普遍高涨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据总部设在新德里的经济观察网站报道,印度生产每件成衣的用电成本是8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而中国仅为2卢比。
【关闭窗口】 【打 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