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江西庐山宾馆,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组委会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王彤对前来参会的全国各大毛皮裘皮生产企业代表说,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要"打造全球裘皮行业第一展"。这是组委会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和三利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已经连续举办了3 2届。由于其规模不断扩大,人气越来越旺,仅最近三年展览面积和参展客商就分别增长了近一倍,被业界称为"裘皮小交会"。"打造全球裘皮行业第一展"的目标,是组委会在2003年总结第29届、筹备第30届交易会期间在内部提出来的。这次研讨会上组委会首次向大家公开了这个目标,王彤说,这个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根据国家海关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2000年中国毛皮制品进出口总额是5.47亿美元,2001年达到 6.6亿美元,增长20%;2002年达到6.81 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2003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亿美元,比2002 年增长61%,增长加快;2004年总额达2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10%,增长幅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去年我国毛皮制品进出口总额29.2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27%。
而这几年裘皮小交会的规模发展轨迹呈同步状态:2000年第26届交易会从广州迁至北京国贸中心展馆,那一年的展览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 2001年第27届总面积3500平方米,增长75%;2002年28届面积达到5500 平方米,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29届展览面积67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0 04年交易会迎来而立之年的30届,面积增长到11000平方米,增幅达64%;2005年第31届总面积1300 0平方米,较30届增长18%;今年的32届交易会采取"一展两馆"格式使总面积达到16000平方米,实现了2 3%的增长速度。
中国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组委会对比进出口总额和交易会发展的两组数据,认为这些数据印证了行业知名展会与行业整体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但是,我国毛皮制品进出口变化曲线的上升通道是打开的,潜力巨大。而裘皮小交会近两年的上升趋势是放缓的,也就是展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里面的原因在业界众所周知,那就是场馆问题。
近六届交易会举办地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馆原有总面积11000平方米,2005年1月场馆方将原东停车场改建为展览馆,使得展馆总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今年一月份第32届交易会举办之时,国贸展馆利用率已达 100%。经过"一展两馆"的尝试,参展商和参观商均反映"一展两馆"一定程度上不方便,展会发展遇到场馆所带来的空前困难。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组委会决定第33届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举办地将整体迁至位于北京市北三环路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计划使用一号馆和八号馆,预计展览总面积2万至24000平方米。展会将于明年 1月16至1 9日举行,依然是星期二至星期五,明年春节是2月18日,距离交易会最后一日30天。
在江西庐山宾馆,来自北京的元隆和圣龙利泰、河北的华斯、浙江崇福的中辉和银杉、海宁的沃姆斯等几十家参展商共80余人,分为3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就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要"打造全球裘皮行业第一展 "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记者参加讨论会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许多展会由于不能给予参展商带来实际的利益,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越办越小,最后乏人问津而销声匿迹。而像"裘皮小交会"这样三十余年连续举办而且越办越大的展会已经不多了。如今,中国裘皮业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这种发展对展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在国内外媒体进行宣传,到招揽更多专业买手参观;从组织客商与买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到展品运输与保管;从通道宽度、摊位音响效果,到特殊装修的规格模式,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委会执行主任郑合山表示,要认真总结大家的建议,为下届展会做好服务工作。走上"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的轨道,让 "裘皮小交会"成为国际裘皮行业第一展,是组委会的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