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求集中在基层,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偏爱大城市,加上连年扩招的影响,今年我省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的就业供求矛盾格外突出,许多单位的招聘出现几十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形。 刘小倩(化名)是济南大学法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记者近日见到她时,她向记者大谈找工作之苦。作为学生党员、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她在3月份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她报的是团省委的一个岗位,但本校就报了20多人,加上其他高校报的,总共有五六十人竞争一个岗位,最后她考了65分,离录取线还有10多分的距离;5月中旬,她又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考试,报的是省人事厅的一个“非技术岗位”,但最后这个岗位报名竞争者达到150多人,考完试后她觉得希望渺茫。她还联系了济南一家职业学院,但该学院每一个岗位都平均有五六十个毕业生在竞争。她说,虽然离毕业只有一个多月了,但班上还有2/3以上的学生没有落实单位。 据了解,今年在我省的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像小刘这样遇到的几十人争聘一个岗位的现象司空见惯。据多次参加人才交流会的毕业生反映,招聘会上,要人的单位多是一些从未听说过名字的小企业,稍微知名的企业,往往就挤满了人。为留大城市,有些文科生到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先从“端盘子”干起;有的体育院校的本科生则去竞争过去专科生、中专生才做的保安。因为可供选择的人才多,很多单位“挑三拣四”,又是身高,又是视力,又是要男不要女,这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心理负担。 记者从省教育厅和人事厅获悉,今年山东就业压力较大,全省大学毕业生共28万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48899人。但在全国就业“一盘棋”的情况下,山东的就业压力并不止于此。很多外省市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找不到工作时,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大省的山东就成为他们注目的焦点之一,而济南、青岛这样的城市立即进入他们的“视线”。 省人事厅毕业分配办公室调研员杨治晖说,和去年相比,今年山东的就业需求并没有减少,甚至有一点增加,但是需求主要集中在基层县市和中小企业,而许多毕业生留恋大城市,这就导致供需错位。他坦言,在济南、青岛这样的城市,出现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并不稀奇。当记者询问今年我省将采取什么措施促进就业时,他表示,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关措施正在制订中。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