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陈政铭,一个打工者,怀揣着10多万元开始创业,那时诸暨已是遍地的千万富翁。在陈的眼里,他们的生活遥不可及。4月28日,面对记者的探询,陈开怀大笑,开始讲述他的财富故事。
如同陈政铭个人梦想的实现,诸暨仅用了8年时间,又一次书写了一个块状产业成长的神话。这一次,主角是电脑刺绣机,地点是浣东街道。
爆竹声继续的神话
爆竹声又响了,这是平常的一天。 “平均每天有两次,或开业,或是工地开工,”浣东街道办张主任说,每天都有要造电脑刺绣机的人。
而此时,在浣东街道的刺绣机产业园里,企业在疯长。“卖出三台整机,就相当于开回一辆轿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绣花机业主说,“经常有来开‘后门’的人,张口就是能不能尽快搞几台刺绣机。”这种卖方市场年代的神话自去年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浣东街道李村,主要道路被各式各样外来车辆停满,吸引他们的是这里的一个小厂。“这些人都在等着要刺绣机配件,”一位村民说。
“今年前3个月,刺绣机卖了10多亿,企业增加到了300多家。”浣东街道办副主任陶科英说,一季度,“大宇机电”销售增幅达225%,“信胜”的销售增幅达186%。
回溯刺绣机在诸暨的历史,仅15年之久。1992年,诸暨一个农民在该市的缝制设备厂造出第一台刺绣机,此时,离中国结束刺绣机进口历史还只有3年。如今,这位叫陈培康的人,经营着当地赫赫有名的飞鹰缝制设备公司。
1997年,诸暨缝制设备厂改制,该厂不少技术、销售、管理人员陆续离去,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如今,那些操纵着数亿资产的富翁们,依然怀念那个设备厂,因为那是致使他们人生走向辉煌的起点。
1998年,浣东街道迎来刺绣机发展的第一波浪潮,是年刺绣机企业达到10多家。2001年以后,随着诸暨周边的绍兴、萧山区等地的纺织业向服装产业延伸,对刺绣机的需求激增,该产业由此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
从当时的10多万元创业资本,到如今的年销售超亿元,陈政铭曾面对无数人同样的追问。他们试图探询这家名为“浙江盛名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神话般崛起的原因。
【关闭窗口】 【打 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