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2005年度全国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统计信息,全国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的榜首市场销售额已突破300亿元,问鼎的是位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的全国特大型丝绸化纤专业批发市场——东方丝绸市场。
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统计信息显示:我国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到3323个,市场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数量达到409个,市场成交额为4731亿元。2001年时,成交额过百亿元的市场数量仅为5家,而到2004年,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前十位的成交额均已突破百亿元。
从全国前十家纺织品市场的数量上看,江浙地区一直占据着全国纺织品交易半数以上的市场。到2005年,盛泽已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家丝绸纺织商行,东方丝绸市场成为国内丝绸纺织薄型织物交易的“晴雨表”和商情中心,其集聚和辐射效应为江苏周边地区纺织业发展起到了龙头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批发是连接生产与销售终端的咽喉产业,牵一发而动全局。但同时,批发业也正是我国流通领域的软肋。“同质化竞争惨烈”,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评价。多数市场结构相似,经营管理水平低,形似集贸市场,不具备信息服务、展览服务等多元化功能,尚处于低水平经营状态。同时,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很多商户为争夺客源,想尽办法斗实力、斗价格,不惜以零利润保住客户。
对批发企业来说,规模意味着效益。缺少大批发商是我国批发业的硬伤。以小商贩为主体和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形象极为突出。有专家认为,现有十数家交易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市场还远远不够,这个规模应该达到百家以上。只有规模较大的批发商,才能使我国生产商与流通企业结成一种有利于市场平衡的利益共同体,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效益。
记者了解到,盛泽正在形成企业集群优势,同时,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逐步得到发挥,纺织机械配套市场已经建成。集中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庞大市场体系,进一步推进了地区产业更快地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在分析中国商品市场现状时指出:“目前的市场盲目建设,布局不合理,过度竞争严重。商品市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综合性批发市场过剩,专业性批发市场不足。”但是批发市场走专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交易方式单一化,洪涛认为,现有的商品市场交易方式多样性仍显不够。比如,在很多市场中,摊位租赁型占多数,而门店集市型、超市管理型、混合型所、摩尔型占比例较少。
未来的市场健康发展趋势应该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市场,使批发市场也向零售商店或消费者末端延伸,扩大批发市场的商圈和市场辐射范围。同时,许多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应由单一的摊位式交易形式向“摊位式、特色商店、专业街相结合的形式”转变。批发市场要向着超大规模、高档次升级,在完成传统的服装批发集散业务的同时,应该融合休闲购物、娱乐体验、公益服务等现代都市商业的特征。
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吴新祥告诉记者,东方丝绸市场正在进行“二次创业”,2006年的建设项目有步行街、中心商区、和服商区、商贸城、精品区、色胚区、国际纺织城、现代物流中心等。
(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