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在动力。如今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自主创新已蔚然成风。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借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东风,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保知创新在线”专栏,就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近几年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工作强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也要看到,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要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层面来认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刚刚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就知识产权有关问题与美方经历了“交锋”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4月17日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参观了正在举办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 在展会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保护以及其他领域知识产权和司法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一一呈现,各地方、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实际行动和自主创新的硕果层出不穷。如果不是置身其中,被淹没在夸大了的外国人对我知识产权保护“控诉”中的人们很难相信,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然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 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从媒体频频曝光的案例以及展会展板上罗列的一组组数字和图片可见其力度和深度。2004年8月到2005年年底,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打出了声势。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公安机关在以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犯罪为重点的“山鹰”行动中共立案35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00多人。2005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商标侵犯假冒案件39000多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0多人;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800多人;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劣商品和非法经营罪案件3500多件。知识产权、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出版、版权、信息产业、文化、海关等各部门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了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比较齐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成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特色。2004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由十几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5年1月,又成立了由20多个部门组成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而这两个小组都是由吴仪副总理担任组长。 事实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并非外国政府及国外权利人对我施压后的被动行为,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自觉行动。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话说,只有在中国形成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体系,才能切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切实激发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 自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以来,保护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更是逐渐成为了民众和企业的自觉行为。一台看似普通的绣花机竟然能卖出400多万元的“天价”,这让前来参观成果展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台绣花机只要连接电脑程序就能绣出任何绣花图案,它的专利拥有者是老牌的缝纫机品牌“飞跃”。如同“飞跃”一般,在知识产权成果展上展出的诸多自主创新产品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股蓬勃的创新力量。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教育了民众,唤醒了企业。而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前我国个别地区和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侵权盗版问题;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和手段从事不法活动;一些国际上的犯罪团伙也有向中国境内渗透的势头。如此看来,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任重道远。(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